自恋、理想化、叛逆
Narcissism is neutral but bad in today's socie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be narcissistic.
我们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都谈到了有关自恋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也会听到别人谈到自恋的话题,比如评论,「某某某真的太自恋了」,「某某某是普信男」……
不过,从心理学来讲,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这种自恋往往应对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为的是保护我们自己不受伤害。比如,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侮辱或者是指出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都会先说「不对不对」,又或是不断地寻找自己比对方优越的点,进行反击,这些都也都是自恋。
不过,一旦这种自恋过多并溢出,这就是自恋人格障碍。从弗洛伊德的文本中,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一下「自恋」。之后,再通过反省,便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自恋状态,并合理运用;在日常生活以及交流中,我们也可以洞悉对方是否有这种状态,即使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
一
自恋,是一种对自己的态度。在早期的临床中的定义是,个体如同对待性对象(sexual object)那样对待自己,或者说是一种性泛转(perversion)1;”他会去抚弄、磨蹭,知道自己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完全满足为止“。在一些精神失调的人身上,我们能够观察到这种自恋症态度,且这种态度在它们身上已经构成了某种限制,是他们很难接受各种影响。此时,力比多对于具有自我保存功能的自我中心(egoism)所作的补偿,一定程度的自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所以,这种处于自我保护目的的自恋,是次级/继发的,2且正常的自恋。
妄想分裂症(paraphrenics)有两种基本特征:自大狂(megalomania)和兴趣转离外在世界,即离开所有的人事物,所以无法接受精神分析的影响。一般的病症,比如强迫性神经症,当病情扩大时,也同样会放弃他和现实的关系,但是他们和人事物的关系并未断裂,而是用一种幻想的真实替代之。在他们的幻想中,还维持着这些欲念。就妄想分裂症患者而言,他们把这些向外的力比多投注,从外部撤回且不用其他对象代替。当他们真的用其他对象代替的时候,那么也就可以说明他们在康复之中。
这些力比多从外部撤回之后,再投向自我(the ego),于是自我因为暂时没有发泄之地,从而变得膨胀。于是,便产生了自大狂。我们便可以说,自大狂的产生是牺牲对象力比多(object-libido)为代价的。这样的自恋,是一种次级(secondary)自恋症,即通过经验产生的自恋症,因为其会覆盖在初级自恋症之上。
对于力比多,我们已经知道的是,对象投注可以送出,也可以抽回。自我力…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重新思考 · RÉ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