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变化
我要累死了
好久不见,开学一周了。
前两周,我一直在忙转专业的事情。前几天,我收到了正式的通知,我终于从 M.S. Human Development 成功转到了 M.S.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心理咨询项目 🎉。
收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兴奋不已。我终于重回正轨!
(看到此处,快恭喜我!)
自从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遭受不公平对待后,我一直闷闷不乐,甚至经历了抑郁状态。在学校健康中心,先看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推荐我去和楼下的精神科医生聊聊看。聊了一个小时,精神科医生奶奶认为我的情况是「情境抑郁状态」,即脱离这个情境自然就会好起来,完全不用吃抑郁药,也鼓励我搞好成绩。最后,我已满分 GPA (4.0/4.0)退出了那个项目。
回国后,我才慢慢好转。
如果你一直阅读我的更新,可能已经知道我在 24 年都干了什么。年后,我先是前往深圳给少数派帮忙,后来回京在某所 211 大学的学工办(原心理中心)实习。后来一直忙着申请,25 年年后,我报了手语课,以及参与了一个国内低价心理咨询培训,主要是为了挂在上面接一些咨询。其余的时间,我继续写作。推出了 2.0。
可能你和我一样不知道什么是 Human Development。申请的时候,中介也没有说明白,只是说比较好申请。等我进来了解之后,才明白它是一个研究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发展的研究项目,一个毕业后相对较难找到工作的项目,也是一个成为发展心理学博士前的培养项目。
排除中介确保自己的申请成功率,申请这个专业也是一个折中策略,和 M.Ed. 的心理咨询相比,无非就是走研究,所以我也同意了这个申请策略。幸好,最终的结果是比较不错的。
我的内心十分渴望成为一名能够帮助人的合格的咨询师,无论付出多少时间或者努力,我都要成为。「咨询道路太坎坷了」,我和朋友吐槽。本科同期的同学有的早已经毕业,甚至已经开始工作了,好像只有我还在「原地踏步」的样子。
然而,我也并没有原地踏步。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依然在为心理咨询努力。无论是给我写推荐信的创造力领域大牛的韩国教授,还是国内教授,都非常认可我的能力和咨询师的潜质。我对自己也充满了自信。
内心的渴望、热忱、坚信,驱使我在开学前主动找了 Advisor 聊了聊,看看是否能够转到咨询项目去。老师告诉我,没有办法转,只能重新申请。如果成功录取的话,那么最快也得是明年春季学期入学学习。
然而,美国咨询项目两年的培养流程是:
当年秋季:学习各种咨询理论和基础知识
次年春季:Practicum,在督导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 课程
次年秋季:实习 + 课程
第二年春季:实习 + 课程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 Practicum,则必须在秋季上 Pre-practicum 的课程。所以,即使春季入学,也会干扰整个的职业规划。
正当我犹豫时,老师让我和即将实习的中国 Ph.D. Advisor,Luna, 以及负责国际生的老师,Jesmine,再聊聊。我赶紧下楼和 Jasmine 说了说自己的想法、过去的经历以及自己的赤诚之心,得出的答案也是说无法转专业,只能重新申请。
我心想,没关系,等和 Luna 聊聊再说。周二,我和 Luna 有介绍了自己过往的经历、热情和坚持。她和我说应该是可以转的,但需要去问一问。即使不能转,就算我重新申请,也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学生。
我的心情有所缓解,但我还表示「如果能转就更好了」,她说得会后和负责的老师聊聊,之后给我消息。
当天,我也发了一封邮件给 Jasmine 说,我确认自己要转,并且如果重新申请的话,请告诉我需要什么材料。
一天过后,周三,我收到了 Luna 的「Good News」邮件,说可以转。
周四上午,我收到了 Jasmine 的成功转专业的确认邮件,并且重新匹配了一个新的 Advisor,Oliver Boxell。我赶紧联系他,询问必修课信息。没想到,教授恢复的也特别快。当天上完课,晚上回家,我便开始重新选课。然而,Pre-practicum 我还没有选上,仍然令我时感焦灼。
周五,用了一天的时间,整理所有课程 Syallbus 的 Todo,发现每周至少要阅读 20 篇和 10 篇书籍章节,这还不算推荐阅读的内容。
不仅如此,课程时间还都在晚上。所以,我感觉自己可能会「累死」。
考虑到「重新思考」的质量,和我自身的学业,不得不做出以下决定:
会员价格下调为:298 元/年,Notion 数据库一年访问权。 未来三年不再进行价格调整。
未来,个人内容只在 博客 更新(推荐 RSS 订阅更新)
栏目内容专注心理内容和心理咨询,更为读者而写
更新频率改为每月 2-3 篇。
已经付费支持栏目的老读者,补偿 3 个月。
预计,九月下旬继续更新。
爱你❤️
南山居氪
2025.8.30 下午 多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