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潜藏着一个核心主旨:任何思想,终究诞生于人类的心智。因此,若不深入了解思想提出者的意义体系、个性特质、内心挣扎与认知偏见,我们便无法真正透彻地理解并评判其理论。例如,在研究精神分析时,倘若了解到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自视为严谨的科学家,常难以容忍异见,且童年备受母亲溺爱,这些背景无疑极具启发性。正是创始人的这些个人印记,帮助我们理解精神分析运动中的多重面向,例如俄狄浦斯情结的提出、培训机构中存在的僵化教条,以及传统弗洛伊德观念中那种朴素的现实主义。同理,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农场的成长经历与神学院的训练背景,也为我们理解人本主义关于成长与自我实现的理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意义语境。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重新思考 · RÉ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