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万人的数据告诉我们:刷短视频的代价比想象中更大
朋友们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打开抖音或 TikTok,本想只看几分钟,结果一抬头,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那种「再看一条就睡」的承诺,总是一次次被打破。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项刚刚发表在《心理学通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的重磅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短视频使用与健康关系最全面的元分析,涵盖了 71 项研究、近 10 万名参与者,结果相当值得我们警惕。
核心发现:短视频正在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心理健康
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 71 项研究后发现:短视频使用越多,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具体来说:
认知功能: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 = -0.34),尤其是注意力和抑制控制受影响最明显
心理健康:弱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 = -0.21),其中焦虑和压力的关联最强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影响不分年龄——青少年和成年人都一样。换句话说,如果你以为「我已经成年了,不会像青少年那样受影响」,那可能是一种误解。
为什么短视频会影响我们的大脑?
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框架:习惯化-敏感化双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
习惯化:当我们频繁接触高刺激、快节奏的短视频内容后,大脑会对那些需要深度思考、节奏较慢的任务(比如阅读、学习)变得不那么敏感,觉得「无聊」
敏感化:同时,我们对算法推荐的即时奖励变得越来越敏感,更容易被下一条视频吸引,形成强化循环
神经影像学研究也支持这一点:重度短视频用户在注意力任务中的 P300 脑电波活动降低,前额叶皮层和奖赏回路也出现了结构性差异。这意味着,频繁使用短视频可能真的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哪些认知功能受影响最大?
研究发现,短视频使用对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影响最明显:
抑制控制(r = -0.41):抵制诱惑、控制冲动的能力
注意力(r = -0.38):持续专注的能力
影响较弱但依然存在:
工作记忆(r = -0.21)
语言能力(r = -0.16)
记忆力(r = -0.14)
没有明显影响:
推理能力(r = -0.13,不显著)
这意味着,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手机分心,可能不仅仅是「意志力不够」,而是长期使用短视频带来的认知功能变化。
心理健康方面呢?
短视频使用与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关联最强:
压力(r = -0.34)
焦虑(r = -0.33)
关联较弱:
抑郁(r = -0.23)
孤独感(r = -0.23)
睡眠质量(r = -0.22)
幸福感(r = -0.14)
意外发现——没有关联:
身体意象(r = -0.10,不显著)
自尊(r = -0.08,不显著)
最后这一点其实很有意思。过去研究显示,Instagram 等图片社交平台会显著影响身体意象和自尊,但短视频平台似乎没有这个问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更加多元——既有展示完美身材的内容,也有大量「身体积极性」(body positivity)的内容,两者相互抵消了。
是「成瘾」的问题,还是「时长」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研究发现,用什么方式测量短视频使用,结果差异很大:
成瘾量表(测量失控、戒断、过度关注等):r = -0.32(中等)
使用时长:r = -0.10(弱)
使用频率:r = -0.05(不显著)
这说明,问题不在于你看了多久,而在于你是否「成瘾」——是否感到失控、无法停止、影响日常生活。
如果你每天看 1 小时短视频,但能自主控制、不影响工作学习,那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你每次打开就停不下来、明明想做别的事却忍不住刷手机,那就需要警惕了。
我们该怎么办?
这项研究是相关性研究,不能证明「短视频导致认知下降」——也有可能是认知功能本来就弱的人更容易沉迷短视频。但考虑到这种关联在 71 项研究、近 10 万人中都很一致,我们还是有必要反思自己的使用习惯。
一些可能有用的策略:
设置使用时间限制:不是完全不看,而是有意识地控制时长(比如每天 30 分钟)
关注内容类型:多看教育性、启发性内容,少看纯娱乐或引发焦虑的内容
避免睡前刷:蓝光和认知过度激活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主动 vs. 被动:尽量主动选择内容(搜索、关注特定创作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算法推荐
定期「数字排毒」:每周设置一天完全不看短视频,给大脑一个喘息的机会
最后的思考
短视频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娱乐、学习、社交连接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在使用它,还是被它使用?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依赖手机来调节情绪时,或许该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种使用方式,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正如「金发女孩假说」(Goldilocks Hypothesis)所说:适度的数字媒体使用可以增进幸福感。太少,我们会错过连接和信息;太多,我们会失去深度思考和真实生活的能力。
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学习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Nguyen, L., Walters, J., Paul, S., Monreal Ijurco, S., Rainey, G. E., Parekh, N., Blair, G., & Darrah, M. (2025). Feeds, feelings, and foc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xamining the cognitive and mental health correlates of short-form video us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51(9), 1125–1146.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下次打开短视频 app 前,或许可以多问自己一句:我是真的想看,还是只是习惯性地打开了?
愿我们都能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奴隶。
南山居氪
20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