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眼镜固然吸睛,但我还是买了两副普通的眼镜
国内配眼镜真得便宜
高中在国外,我配了人生第一副眼镜。当时那个宗教高中的老师觉得我看不清字,就强制让我配一副眼镜。实际上,给我调换一个作为就可以了,然而她并不想那么做。因为住家对我有监护权,所以配眼镜需要寄宿家庭老爹先要预约医生,然后拉着我去了应该是那个医生固定执业的眼镜店,进行一系列测量。最后,给我配了一副超级晕的眼镜,以至于我根本不怎么戴。最重要的是,非常贵。
回国后,母亲带我去她常光顾的眼镜店重新配了副眼镜。这是为了适应美国大学的大教室环境,避免我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我眼睛的度数不算太高,一百多度,并不常戴。
直到上个月,我的眼镜丢了。想着马上出国,不如搞个什么 AR 眼镜戴一戴。现有的 AR 眼镜,只有魅族和 Rokid 带光波导,就是眼前会出现绿色的菜单栏,直观地让我们看到操作和指令。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翻译的字幕,还有导航,类似于汽车上的 HUD。Meta 推出了可以拍摄视频的 AR 眼镜后,雷鸟、小米都陆续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由于体积、散热等能力,无法赋予眼镜光波导。这让我一个非常依赖文字的学习者,不太舒服。
与其让我听,不如让我读。但是,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偶尔录一录发发自媒体、朋友圈,还是挺吸引创作者的。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AK 发了一个和李楠、雷鸟 CEO 开箱小米智能眼镜的视频,彻底打消了我购买 AR 眼镜的念头。
简单来说,就两点。一是价格太贵了。魅族眼镜就要将近 2500 元,雷鸟 V3 定制镜片 1999 元左右(不支持 7 天无理由),Meta 国内淘宝 3500 多。购买消费电子的那一刻起,你默认加入了「计划报废」。然而,眼镜这个东西一用就是五年起步,而且还要承担跌落损坏的风险。这个价格,在北京,都可以买一个入门款的「林德伯格」镜框了。
二是迭代快。小米 AR 眼镜的出现,证明供应链已经成熟完善。年底左右或者明年,就会出现更好的双芯片的版本——一颗芯片控制图形算力,一颗芯片控制蓝牙音乐播放,更节省日常佩戴的功耗。
三是不可定制。北京昌平的佳明眼镜店中,两层楼均摆满了展示柜,琳琅满目的镜框,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都不满意,小红书上或者 B 站,可以找到更多流行好看的镜框推荐。如果有经济实力,也可以选择上万块的林德伯格。然而,智能眼镜目前只能是傻大黑粗的风格,很难适合更多的场景需求。
最终,我还是决定购买普通的眼镜:GSM 808 全框和全钛无框眼镜。
*眼镜的价格会根据镜片品牌或者度数而不一样
GMS 808 透灰色
价格:Rodenstock 镜片(240 元)+ 镜框(109 元)
淘宝店铺:班格利旗舰店
材质:板材 + 钛(镜腿)
评价:这副眼镜只有镜腿的部分是钛的材质,其他都是塑料的部分。整体的造型,我戴上还是挺可爱的。适合外出搭配的时候戴。比较火的颜色是墨绿色,但我选了这个灰色的版本更好搭衣服,也比较低调,不那么现眼包。
插曲:
这款眼镜的购买还是比较曲折的。我在 B 站上刷视频,刷到了 GMS 808 暗夜绿眼镜框。评论区的置顶链接是那种添加微信的咨询链接。添加微信后,我咨询到眼镜框的价格为 188 元(平台 268 元)。这还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我进一步询问定制镜片,得到了以下价格:
然后发语音跟我说可以 3 折优惠。即使最便宜 980,折扣后,也需要 294 元。整体算下来,我需要花费 482 元才能得到这副眼镜,显然太过离谱。遂即,我只购买了镜框。可是,等待了两天之后,仍然没有发货,我有点担心这是不是骗子(虽然是多余的),便索要了退款。这时,我才想起了淘宝。一搜,排在最前端的、最便宜,也是我最后购买的这一家,只需要 109 元。
我想了一下,我为什么没有去淘宝搜?
我特别需要眼镜。刷到视频后,我可以直观地看到此眼镜的样貌。我觉得十分好看,想着尽快戴上看看效果。点击账号后,看到 UP 出镜,验证了一部分真实性。在评论区中,有一个账号评论到「在别的地方买会比较贵」,所以我直接加了微信,询问价格。
这里,我就犯懒了。
第二,添加微信。在微信上聊天,自然而然可能会给人一种「成为朋友」的错觉。尤其在你遇到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这种错觉感受会被加强。比如,一些心理感受为「至少应该不会骗我」「TA 是专业的」。如果对方特别及时地回应你,而且你的亲密关系有一些问题(如依恋、焦虑等)那么你就有可能更快的支付。
这就是为什么闲鱼会提示你「不要在平台外交易」的原因之一。反观邮件,它的「繁琐」反而制造了一种距离感,让我们更加理性地梳理思绪,表达起来也会比较正式。
好在有惊无险,最后我退款了。在此,也提醒大家,除了旅游时购买的纪念品外,线上购买一定要货比三家。
拿到镜框后,我直接去昌平佳明眼镜店测光配镜,没什么人,5 分钟测光。我发现自己的右眼特别严重,看字迹边缘十分模糊,由于我经常右侧躺着玩手机的缘故。
拿着测光的单子到前台量瞳距选镜片。我本来想选择蔡司的,因为我只知道蔡司。店员说罗敦司德的比较好,非常清晰、透亮。付完钱,等待了 30 分钟左右,我拿到了它。戴上后,确实如店员所说一般,十分清晰,高透,感觉整个世界都清楚了起来。测光师傅建议我一直戴着眼睛,说是可以让眼睛恢复。
第二天出门时,我特意戴上了新眼镜。地铁里冷热交替,镜片很快蒙上了一层雾气。由于是全框设计,边缘的雾气久久不散,我不得不反复摘下眼镜擦拭。
这让我感到十分不便——我的备用眼镜是半框款式,雾气能从四周快速消散,以至于我一直误以为它具有防雾功能。
当晚回家路上,我直接下单了一副无框眼镜。
本甄 BerZeen
价格:293 元
渠道:天猫旗舰店
材质:全钛
镜框的中梁、庄头和镜腿均采用钛材质,镜腿部分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向后延伸形成脚套。眼镜整体性和一体感都特别强。朋友说我戴着像数学老师哈哈哈哈。
镜片是蔡司视特耐,1.61 折射率。客服说 1.56 的会比较脆弱。由于无框的特性,很容易碎裂,基本上一周左右就会碎掉。让我购买 1.61 的超韧镜片。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也做了防蓝光。蓝光是新国标的,阻隔有害蓝光 99.67%(385nm - 415nm 波段)和 97% 有益蓝光透过(445 nm - 475nm)。
我想重点推荐本甄的服务体验。客服人员非常耐心专业,对于像我这样第一次尝试线上定制眼镜的新手来说,整个沟通过程让人倍感安心。无论是验光参数还是镜框选择,客服都能给出专业细致的解答。完成定制后,他们会发送订单截图进行最终确认。确认后顺丰发货,非常高效。
快递包装也特别用心。眼镜盒由设计感的曲线构成,赠送一个眼镜布(但还是纳米布会更好一些)。也赠送了一款佰仕达的高级纳米防雾镜布。擦拭后,通过二氧化钛和有机聚合物,能防雾 15 天,使用次数 600 次。
我不知道两种完全不一样品牌和折射率的眼镜,切换着戴,是否会对眼睛所有损伤。如果你也戴眼镜,希望可以给我一些建议~
结语
我一直不太习惯戴眼镜,总觉得会越戴越摘不掉了,视力会变差。测光专业人员建议我需要的话,一直佩戴眼镜,防止过度调节、视疲劳。现在戴了这几天伏案打字,我的腰背比以前更能长时间挺直地工作了。我才发现我的体态问题竟然源于近视。
我的生活方面也要改善了:
要坐起来或者靠着床头看,不能侧躺着
玩手机要开灯,不能黑灯
尽量不要熬夜看手机
另外,关于做生意的一点思考。本甄眼镜店同样来自台州眼镜厂,但比起B站推广的那家,不仅价格更实惠,服务也更用心。诚心诚意的做生意,比外强中干的做生意要好的多。
我自己总结过这么一句话:过度营销的产品往往质量平平,甚至名不副实。
虽然现在巷子太多了,搞得「酒香也怕巷子深」,使得卖酒的必须吆喝起来,但若这酒本身质量不佳,甚至以次充好,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P.S. 若有朋友去过台州眼睛厂,希望可以来信分享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有什么体验。
术语
本文用到的术语
折射率
我对折射率不太明白,如果你需要选择一款眼镜的话,以下信息可能会帮到你。
以下内容产自 GPT:
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 是镜片材料的一个物理属性,表示光线从空气进入镜片时弯曲程度的大小。在眼镜中,它直接关系到镜片的厚薄、重量、外观等。
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越轻,也更贵;但并不是“越高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你这种 200/250 度的低度近视,使用 1.50~1.60 的镜片就已经足够,无需追求太高折射率。
折射率的基本定义:
它表示光从空气进入镜片材料时偏折的程度。
折射率越高,同样度数的镜片就可以做得越薄。
常见折射率与适用人群:
折射率越高有什么优势?
镜片更薄更轻:戴着舒服,看起来也不显得“厚重”。
边缘变形更少:高折射率配合好设计会减少边缘扭曲。
适合大框镜、无框镜:不易压脸或滑落。
但折射率越高也有缺点:
更容易产生色散(即色边现象):看东西边缘可能发彩色光晕(尤其是低质量高折镜片)。
价格更高:同品牌下,1.67 比 1.60 贵很多。
强度反而降低:越高折射率的材料越脆,抗冲击力变差。
无框眼镜佩戴注意点
(来自淘宝客服)
一定要双手摘戴眼镜,由于没有镜圈的保护,只是由两个镜腿支撑,摘戴时要双手,拿住镜框腿部,轻轻进行。
在不戴的时候放入镜盒内存放,镜片出现污渍时也需要格外小心的清洁护理。
折叠镜腿时先从左边开始 ,大多数的镜腿都是按从左开始折叠设计的。
无框眼镜的主要支撑点就是两边的螺丝,如果出现螺丝等配件松动等现象,一定要联系我们寄回 或者到眼镜店由专业加工师进行调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