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1|重新定义英语词汇学习
附赠模板
最近,我在 Notion 上制作 LearningOS,一共有 10 颗核心(CORE)。其中之一便是英文单词教练,在实际使用中,非常好用,相比传统地词典,除了能帮助我记忆之外,它更能让我明白不同相近词汇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使用不同词性的单词造句。
我分享了词典库的截图之后,遇到了一些「好心」的网友前来指点。
也不怪他们的「以偏概全」,因为我并没有完全揭露这个模板的全貌:
说到学英语,还得回到小时候。
那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路上经常听 FM87.6 里面的相声段子,包袱笑料。基本上从这时候起,我对幽默有着天赋异禀般的理解——当土豆吕严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表演《大巴车邻座》的时候,我笑疯了。
之后,就像所有北京孩子一样,我也参与了不少课外班。由于我学不懂奥数,语文因为经常阅读也够用了,就剩下英语了——剑桥少儿英语、三一口语、新概念英语……还曾经背课文背到晚上十点多……
那时候背的课文、单词,我早已经不记得了。对我来说有用吗?我也不知道。
等大了一些,母亲在路上只播放英文频道。由于我根本听不懂电台里两个人叽里咕噜的讲什么,路途变得十分枯燥,偶尔会睡觉。母亲为了不让我睡觉,在路上会教我音标,念叨陌生英文单词的拼读。当时觉得对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觉得既然讲了,就相对好奇,也就那么听着了。
初中、高中上课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单词,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磕巴,我直接一拼,重音一放,就和认识一样继续读下去了。这时候我才后知后觉,母亲教的那一点儿东西,受用终身。
初中的英语成绩相对还行,但和那些国际部的学生比,还是差不少。其他去国际部高中的人家里可能早早就规划好了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但我家是匆匆决定的,毫无准备。记得在国际部高中的第一节课,老师说要 Presentation,我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被同学嘲讽说不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才知道是「演讲」的意思。
认真学习英语和记忆英语单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虽然尝试过很多方法,例如使用有道词典和卡西欧单词机,但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土办法」最管用——背单词书,抄单词。
为了应对未来的升学,国际部高中设置的课程之一是四六级和托福考试的学习,给了我们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通过考试和练习,让我们加深对单词、句法的情境理解和使用。
即使这样, 我也很难理解,不知道「为什么」单词是这个意思。我是一个空间视觉学习者,也可以说是「大局观」或者「多线程」。总之,对于一件相对复杂或者牵扯广泛的事情,我就需要通过了解更多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操作,哪怕是最终得出的操作结果非常简单,我也需要得知这些信息。要不然,最好给我「单线程」的螺丝钉任务。
于是,我购买了俞敏洪的这一套《英语词汇速记大全》。这本词根词缀记忆法,受益良多。虽然里面一些联想解释的意思比较奇怪(我也没有读完),但对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托福课老师的推荐下,我知道了欧路词典(Eudic),丰厚的离线词库和自定义上传词库令人爱不释手,便购买了专业版。直至今天,它仍然是我唯一查询单词的软件。偶尔,我也会在上面学习单词。
以上是我学习英语的经历概要。新读者可能会疑惑,我为什么讲这些?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家庭和文化背景。因此,某些学习者分享的内容或技术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你,这也是原因之一。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的偏见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审视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记方法?如何调整?如何更有帮助地使用 Notion、Heptabase 等笔记软件?可以订阅 RE+ 成为会员,或者点击下方按钮购买专栏,8 折优惠中。
应该是从去年开始,欧路词典加入了 AI 功能。除了最基本的翻译之外,还新增了写作批改和润色;AI 解释、对话、语境等功能。四年 298 元,性价比相当高。它也支持几乎所有国内 AI 大模型的 API,在设置中接入后,即可使用 AI 解释、AI 对话背单词、AI 短文助记等功能,非常实用。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使用 Notion 「复刻」制作单词表呢?
因为使用目的不同。
词库
回看文章开头的视频,你会发现,我只输入一个英文单词,它便可以自动补全词库的所有 Property 并生成了单词页面。
有的朋友留言说需要「卡片模式」。实际使用中,当你打开单词页面,首先看到的就是熟悉的「词典」界面:
词性
中文释义
英文释义
同义词
反义词
词组
例句
联想词
记忆技巧
词根
词根词汇
联想词
掌握程度
学习时间
它仍然保留了词性和根据词性产生的例句。
词卡
如果单纯为了背单词、准备考试或者日常探索单词,那我一定不会选择 Notion 这样费“工夫”的方式。欧路词典和一些背单词软件例如嗯背单词足够使用了(我不想过多谈论这两个软件,因为没付广告费)。
我用 Notion 记录单词的目的只有一个——使用单词。这个模板解决了我不知道如何使用单词的问题。
词典软件的另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个性化。它无法给出我当下真切需要的内容,也无法告诉我词语之间真实的区别到底是什么。AI 巧妙地解决了这两点。在专栏后续的篇章中,我将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 Notion 设置个性化。
目标有了,下一步是是需求,即「我需要什么?」于是便有了一下页面结构:
中文释义
英文释义(韦伯词典和柯林斯词典)
词根词缀(很多单词来自于拉丁语)
词性
记忆联想
使用方法
词缀家族(相同词根
词性例句
练习
随机
通过这个结构,我们了解了单词的由来(历史)、现在的意思、当下的使用、与其他词汇的意思、与你生活相关的情景例句。
换句话说,词内关系、词间关系以及「我与词」的关系。
在 AI 的帮助下,这三重关系(triad relationship)展露无疑,我们可以欣然吸收,更有效率地学习使用。
AI 会告诉你单词的严重程度,帮助你排大小。例如,Mishap 的意思是小事故,程度小于「意外」和「灾难」。
当你在同一聊天界面中查询含义相近的词汇时,AI 会自动生成对比表格,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区别。例如,agitation 是一个描述患者状态的临床专业术语,其近义词是 restlessness,两者都表示焦虑不安的状态。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并使用它们呢?
不用你输入 Prompt,AI 自动生成了表格:
不仅如此,由于它已经知道我是临床心理学硕士,还会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扩充解释和情景:
例如,我在一个聊天界面中查询了多个描述痛苦的词汇。一些材料中使用了 agony,另一些则使用了 anguish。在最后一个词汇的页面中,AI 自动生成了这个「痛苦词汇对照表」。
这样的生成结果让我意识到了一个一个事实——AI 会根据你的「个性化」与你和它聊天的互动,在特定的 Prompt 框架下,自动调整自己的输出结果「猜你喜欢」,变得更加适应(adaptive)。
其他进阶方法
你可以将网页文章剪藏至 Notion,打开侧边栏,遇到不会的单词直接让 AI 处理,自己不用承担「不会单词怎么办」的压力,更靠自己更无压力而全文非翻译地阅读(我们都知道这帮助到我们的英文学习)。
或者,你也可以先高亮不认识的单词,读完文章之中统一处理。
在词库之中,你可以添加「relation」并连接你喜欢的文章库,将文章与单词链接,方便我们回看、重读单词出现的文章,测试自己能否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读懂文章。
聪明的你可能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用法,欢迎加入 Disorder 分享你的使用方法。
当然,仅仅知道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输出。就像欧路词典内置的短文助记一样,我推荐你使用几个单词组成一小段文字,让自己掌握地更牢固。
无论是曾经学习过的单词,还是正在学习的单词,我都比较推荐这个学习方法。
这种老生常谈地方法并不新奇。事实上,很多教育机构或者独立英语教师依然在用。无论你怎么记忆,如果不用或者和你的生活无关,可能就不会记住或者很容易忘记这个单词。
苹果设计大奖(Apple Design Award 2026)的 CapWords,其核心价值就是记录围绕你生活使用场景出现的所指的能指,即指向某物的词语。
我们与「词语」的互动(拼读、书写)赋予了词汇新的意义,创建了新的关系。无数的关系网络构建了语言,语言又影响了我们的世界。
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字本质的区别。中文和英文有着本质的区别。
语言是符号。英文作为符码而言,所含有的信息量远不如中文,传递意思也不如英文方便:
当我们想在纸上用文字记录想法时,为什么要绕这么大的弯子去写口语,而不是像中文或一些新的计算机符码那样,用符号来表示想法,也就是使用表意文字呢?(弗卢塞尔,p35)
中文是象形文字、动态文字、视觉文字、结构文字……其本身含有意义。我们不仅可以从甲骨文到楷体之间千年演变理解它们,也可以从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的区别理解它们。虽然因人而异,但中国人可能天生带有某种视觉学习能力,和一部分空间能力。
这种能力在手语的学习上得到体现,只要你的手指和胳膊可以活动,手语学习对你来说并不困难,也能理解到中文的魅力。唯一可能困难理解的是语法结构。
尾声
在转码的情境中,我们面临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方面,有些人不愿意学习转码,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重新学习。另一方面,有些人对所有已写和待写的东西都抱着转码的心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察觉到一场冒险正在临近,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开始对所有潦草写下的文字感到厌恶。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些人同时意识到转码(即重新学习)的必要性和困难性……(弗卢塞尔,p179)
AI 在过去的两年间不断进化,笔记软件也在不断进化。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且审慎的态度面对它。我们既不要将它看作敌人,也不要看作伙伴。
我们应该将 AI 看作一个趁手的工具,为自己「赋能」,强化自己的长处,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将其看作可以替代自己的家伙。文学和历史向我们证明,那些取代你自己的家伙,最终会让你陨灭。
我们不可自满,也不可自我贬低。转码是困难的,这需要人的帮助。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网络上 AI KOL 分享的 Prompt,皆有裨益。
无论怎样,我们仍然需要尽量让自己有能力继续学习新的东西,升级自己的技能点,提升自己与他者的关系,让自己在数字他者的世界中更加游刃有余。
当然,最重要的是利用 AI 压实、打牢自己的基础。高屋建瓴,若滥用 AI,要么大厦将倾,要么土崩瓦解。
模板 👉 爱发电商铺
👇 会员直接领取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重新思考 · RÉ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